想必最近大家都被冬奧會的話題給刷屏了吧。此次冬奧會恰逢元宵節(jié),,北京冬奧組委給各國運動員準備了餃子、元宵為代表的美食,,應時應景,。看到這,,在這元宵佳節(jié)之際,,你心動了嗎?
先不著急吃元宵,,想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“圓滾滾”吧,。

賞花燈、吃湯圓,、猜燈謎,、放煙花是元宵節(jié)傳統(tǒng)民俗活動。很多人對元宵誤會,,今天中醫(yī)妹要認真的告訴大家:元宵≠湯圓?。。,。,。?!
無論是北方的“滾”元宵,,還是南方的“包”湯圓,都是屬于元宵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飲食,。網上有人說,,元宵和湯圓不是一樣的東西,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,。雖然他們制作工藝,、口感均不相同,,但他們卻都是以糯米為原料,添加各種餡料,,像甜餡,、芝麻、豆沙,、桂花等,,其營養(yǎng)價值都是很相似的。

因為湯圓和元宵都是高糖,、高熱量,!糯米粉包著糖、豬油,、奶油,、堅果、巧克力……熱量高不說,,還不易消化,,慢性病患者,特別是糖尿病患者,、腫瘤患者不能隨心吃,!

好不容易過個節(jié),吃點東西,,
怎么總是這么鬧心?。?/p>
其實,,傳統(tǒng)的元宵營養(yǎng)價值高,,熱量也很高,不太大的3個湯圓,,熱量相當于半碗米飯。元宵餡料中含有大量油脂和糖分,,對于糖尿病,、腫瘤等慢病患者,食用后負擔較重,,建議少吃或選擇無糖,、低油脂元宵。
另外,,元宵本身就屬于高熱量食物,,宜煮不宜炸,油炸會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,,更不健康的食品,。而且食用油炸的元宵很可能會使胃病康復不利,。煮元宵一次也不能吃得太多。大家注意了:
01:元宵最好在兩餐之間吃,,當成茶點,、甜品或加餐,并且臨近那一頓的飯菜要適量減少,。普通人核桃大小的湯圓一次吃6個以下為宜,,小一些的也不要超過10個。如果吃的是咸元宵,,可以在湯里放些小蝦米及蔬菜,,補充營養(yǎng),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,。糖尿病人選擇少糖,、無糖或咸味的元宵,量要減半,,還要注意觀察血糖波動情況,。
02:不要空腹吃元宵。特別在早上,,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,,又處于高胃酸狀態(tài),元宵的高糖高油及黏性高的糯米外皮都會加重胃腸道負擔,,導致消化不良或加重胃食道反流,,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。
03:烹調方式也建議用湯煮,、水蒸而非油炸,。有的人喜歡在元宵湯里放糖或酒糟,那么元宵應選用沒有餡的,,以避免甜上加甜,。
04:由于高血糖狀態(tài)下胃的排空會延緩,吃完元宵后馬上躺下很容易造成反流,,建議適當走動,,促進胃的排空。
05:元宵/湯圓中的糯米一般較難消化,,在吃元宵/湯圓時也可搭配一些易于消化的蔬菜水果,,并且應在食用元宵(湯圓)后補充溫和的飲品,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,。
哪些人群應該少吃或禁食呢,?
1.消化道疾病患者適量食用。腸癌,胃癌患者禁吃,,尤其是晚期腸癌的患者,,以免腸梗阻。
2.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,。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,,黏性較大,不易消化,,食后可導致胃痛,、胃脹、噯氣,、反酸甚至腹瀉,。
3.急性胃腸炎患者。春節(jié)期間很多暴飲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腸炎,,這時候如果多吃元宵反而會加重胃腸道負擔,。
4.胃潰瘍病患者。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,,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,,嚴重者可誘發(fā)胃出血、胃穿孔等,。
5.糖尿病患者最好不吃甜餡元宵,,可改吃代糖陷湯圓或者咸味元宵。如果把元宵當點心吃,,就一定要減少正餐中主食的量,。
6.心血管病、高血壓病患者,。應盡量少吃這種難以消化的食品,,如果吃得太飽并吹到冷風,這類患者就容易引起急性心絞痛,、心肌梗塞等,。
7.老年患者多有消化功能減退,牙齒松動脫落,,而且吞咽反射也比較遲鈍,,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,導致呼吸困難,,甚至造成窒息,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細嚼慢咽,。
8.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湯圓要小心,,湯圓可能粘在呼吸道,引起窒息,。
享用了美味的元宵,,讓我們再去看看元宵節(jié)還有哪些保留節(jié)目,。
1.鬧花燈
農歷正月十五是"元宵節(jié)",此節(jié)日民間有掛燈,、打燈,、觀燈等習俗,故也稱燈節(jié),。
鬧花燈是元宵節(jié)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習俗,,始于西漢,興盛于隋唐,。隋唐以后,,歷代燈火之風盛行,并沿襲傳于后世,。而正月十五,,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。所以也把元宵節(jié)稱為"燈節(jié)",。正月十五的"觀燈"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(fā)的活動,,在正月十五晚上,街頭巷尾,,紅燈高掛,,有宮燈、獸頭燈,、走馬燈,、花卉燈、鳥禽燈等等,,吸引著觀燈的群眾,。太原一帶,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,。太谷的燈,,以品種繁多、制作精巧,、外觀引人出名,。
2.猜燈謎
猜燈謎又稱打燈謎,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(tǒng)民俗文娛活動形式,,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(jié)特色活動,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,傳統(tǒng)民間都要掛起彩燈,,燃放焰火,,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(jié)日氣氛,,所以響應的人眾多,,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(jié)不可缺少的節(jié)目。燈謎增添節(jié)日氣氛,,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。
3.耍龍燈
耍龍燈,也稱舞龍燈或龍舞,。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,,是漢代張衡的《西京賦》,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,。而據《隋書·音樂志》記載,,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《黃龍變》也非常精彩,龍舞流行于中國很多地方,。華夏崇尚龍,,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。
4.踩高蹺
踩高蹺,,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,。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,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,。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《列子·說符》篇:"宋有蘭子者,,以技干宋元。宋元召而使見其技,。
5.舞獅子
舞獅子是中國優(yōu)秀的民間藝術,,每逢元宵佳節(jié)或集會慶典,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,。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,,南北朝時開始流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。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,,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,有抖毛,、打滾等動作,,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,有騰躍,、蹬高,、滾彩球等動作。
6.劃旱船
劃旱船,,也稱跑旱船,,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,,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。旱船不是真船,,多用兩片薄板,鋸成船形,,以竹木扎成,,再蒙以彩布,套系在姑娘的腰間,,如同坐于船中一樣,,手里拿著槳,做劃行的姿勢,,一面跑,,一面唱些地方小調,邊歌邊舞,,這就是劃旱船了,。
7.祭門、祭戶
古代有"七祭",,這是其中的兩種,。祭祀的方法是,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,,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,,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。
8.逐鼠
逐鼠是一項元宵節(jié)期間的傳統(tǒng)民俗活動,,始于魏晉時期,。主要是對養(yǎng)蠶人家所說的。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,,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,,它就可以不吃蠶了。
9.送孩兒燈
簡稱"送燈",,也稱"送花燈"等,,即在元宵節(jié)前,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,,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,,以求添丁吉兆,因為"燈"與"丁"諧音,。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,,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,頭年送大宮燈一對,、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,,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,、早生麟子;如女兒懷孕,則除大宮燈外,,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,,祝愿女兒孕期平安。
10.迎紫姑
紫姑也叫戚姑,,北方多稱廁姑,、坑三姑。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,,占卜蠶桑,,并占眾事。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,,為大婦所妒,,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,成為廁神,。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,,人們用稻草、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,,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,。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,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記載,。
11.走百病
"走百病",,也叫游百病,散百病,,烤百病,,走橋等,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,。元宵節(jié)夜婦女相約出游,,結伴而行,見橋必過,,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,。
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,有的在十五,,但多在十六日進行,。這天婦女們穿著節(jié)日盛裝,成群結隊走出家門,,走橋渡危,,登城,摸釘求子,,直到夜半,,始歸,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