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溫法是什么,?
溫法是運用溫熱性的藥物,,以祛除寒邪,、恢復人體的陽氣,,適用于臟腑經絡因寒邪為病的一種治法,,是八法中的重要治療法則,。溫法在心血管疾病中應用十分廣泛,。
相傳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尸,,經證實生前患有陳舊性心肌梗死, 隨葬有不少芳香溫通的中藥,,如茅香,、辛夷、 良姜,、花椒,、干姜等。

武威漢墓醫(yī)簡中的《治百病方》共記載醫(yī)方36 首,,其中第五個醫(yī)方為“瘀方”,,所列藥物為“乾當歸二分、弓窮( 即今之川芎) 二分,、牡丹二分,、漏蘆二分、桂二分,、蜀椒一分,、虻一分”,并載“以淳酒和飲”,。該方中“蜀椒”“桂”和“淳酒”即寓“芳香溫通”之意 ,。
第九個醫(yī)方“治百病膏藥方”即以“蜀椒一 升,、附子二十顆”“口父咀”( 切碎) 后,與“豬肪三斤煎之五沸浚去滓”“與滓搗之丸大如赤豆”,,主治“心寒氣脅下痛”,,并詳細記錄了其用藥方法為“吞五丸,日三吞”,。
第三十個醫(yī)方“治千金膏藥方”以“弓窮一升,, 白芷一升,附子三十顆”“口父咀置銅器中”“豬肪三斤 先煎”“心腹痛吞之”,。以上三方中之桂,、蜀椒、淳酒,、 附子,、白芷等,可能為目前所發(fā)現(xiàn)的有關芳香溫通法治療胸痹心痛等病證的最早記載,。
古代醫(yī)家治療
心血管疾病的經驗
中醫(yī)基礎理論認為心者,,五臟六腑之大主也,為陽中之太陽,,全身血脈的運行離不開心氣的推動,、心陽的溫煦。心氣不足,,心陽虧虛,,則血脈痹阻,而發(fā)胸痹心痛,,進而痰飲,、水濕、血瘀而至,,終至陰竭陽脫乃至死亡,。
《血證論》謂:“心為火臟,燭照萬物,?!毙臑殛柵K主陽氣的特性,決定了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機,,同時也確立了溫法在心血管疾病中應用的理論依據,。
冠心病的臨床表現(xiàn),多屬于中醫(yī)“心悸”“怔忡”“胸痹”等范疇,。東漢張仲景所著的《傷寒論》中有大量類似心血管疾病臨床癥狀的記載:“心下悸”“心下逆滿,,氣上沖胸”“脈結代,心動悸”“胸悶煩驚,譫語”“正在心下,,按之則痛”等,,所描述的病癥與心血管疾病的心絞痛、心律失常表現(xiàn)極為相似,,并提出溫通,、溫利、溫陽,、和解,、寬胸等法則,立桂枝甘草湯,、炙甘草湯,、苓桂術甘湯等方劑,成為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極為有效的治療方法,,至今仍為廣大醫(yī)家所沿用,。
《金匱要略?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》言:“夫脈當取太過不足,陽微陰弦,,即胸痹而痛,,所以然著,責其極虛也,。今陽虛知在上焦,,所以胸痹心痛以其陰弦故也?!敝赋隽诵乇缘牟C為“陽微陰弦”,。所謂“陽微”,,即陽不足也,;“陰弦”,即陰太過也,。治療上注重溫心陽,,開痹散寒。
《金匱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》:“胸痹不得臥,,心痛徹背者,,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?!薄靶耐磸乇?,背痛徹心,烏頭赤石脂丸主之,?!睘躅^赤石脂丸以“蜀椒一兩, 烏頭一分( 炮) 、附子半兩 ( 炮),,干姜一兩,,赤石脂一 兩”。這些都是古代醫(yī)家對于冠心病,、心肌梗塞治療的探討和經驗總結,。
芳香溫通藥物
在當代的應用
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:
1.芳香溫通方藥多含有揮發(fā)油,發(fā)揮解除血管痙攣,、擴張血管,、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
2.多數芳香溫通藥物含有類似異丙腎上腺素等生物活性成分,可以通過解除冠狀動脈痙攣以增加心肌血流量
3.部分芳香溫通類方藥能夠通過擴張外周血管,,抑制心肌細胞自主節(jié)律,,減少心臟負荷及心肌耗氧量,從而改善心肌供血
4.芳香溫通類方藥還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
5.部分芳香溫通方藥還具有保護血管內皮,、促進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,,為芳香溫通方藥作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隨著冬季的到來,,天氣越來越冷,,冠心病、心肌梗塞發(fā)病率也大大增加,,為了更好地預防冠心病,、心肌梗塞的發(fā)生,廣大患者朋友們要做好保暖,,避免寒冷刺激,,適當食用溫熱性的食物藥物預防心肌梗塞發(fā)生哦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,,侵權必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