溺水是指由于淹沒或浸泡在液體中而造成呼吸障礙的過程,,會反射性引起喉痙攣,、呼吸障礙,,導致窒息和缺氧,,使溺水者處于危急狀態(tài),。
全世界每年約有 36 萬人死于溺水,,其中,,兒童占 45% 左右。在我國,,1~14 歲兒童溺水死亡率為 10.28/10 萬,,溺水死亡人數(shù)占該年齡組傷害死亡的 44%,。溺水風險最高的兩個年齡段原因有二,一是1~4 歲,,主要原因是監(jiān)護人監(jiān)管不足,;二是青少年及青年,主要是在自然水環(huán)境中意外溺水,。
由溺水造成的缺氧,,會導致人體重要臟器(主要包括:肺、腦,、心臟,、腎臟)的損傷,嚴重者危及生命,。及時有效的救援既能挽救溺水者的生命,,也可以為進一步的醫(yī)療救治創(chuàng)造有利條件。

有人問,,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要不要控水,?
大量研究表明,控水法其實是錯誤的,,既沒有效果又浪費時間,。人在溺水后,水進入肺部會影響氣體的交換,,導致機械性的窒息,,引起了心臟驟停,控水只能控出胃里面的水,,而不會控出肺部里面的水,,所以控水法是錯誤的。

發(fā)現(xiàn)溺水者應立即呼救,,并撥打119/120,。
一、水中救援
溺水者在水中待的時間越短,,搶救越及時,,預后越好。因此,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溺水患者,,在確保施救者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應立即開展救援,盡快將溺水者救至岸上,,并遠離危險環(huán)境,。
由于水環(huán)境的物理特征差異很大,比如池塘,、湖泊,、 河流,、海洋、急流河水,,不建議未經(jīng)專業(yè)水上救援培訓的人員進行水中救援,。可以在安全地點向溺水者伸出船槳,、樹枝,,或扔繩子、 浮標及其他任何漂浮物,,讓溺水者抓住,,并將其拉出水面,也可以劃船到溺水者附近施救,。
二,、岸邊救援
溺水對人體臟器的損害主要是由缺氧引起,溺水者獲救至岸上后,,盡快復蘇,,恢復通氣、改善缺氧,、及時轉運到醫(yī)院是溺水早期救援的主要任務,。
復蘇的順序:
1.打開氣道(Airway)
2.人工呼吸(Breathing)
3.胸外按壓(Compression)
▲首先,應快速清理溺水者口鼻內的泥沙,、雜物或嘔吐物,,使其氣道通暢;▲隨即將溺水者置于仰臥位,,進行生命體征評估,;▲如果溺水者無意識,,觀察其有無自主呼吸,,如果沒有呼吸,則先進行 5 次人工呼吸,,并檢查頸動脈搏動,。▲如果無脈搏,,且溺水時間 <1 h,,無明顯死亡證據(jù)(腐爛、尸斑,、尸僵),, 則開始心肺復蘇?!赝獍磯号c人工呼吸次數(shù)比:30:2(單人施救),,15:2(雙人施救),;按壓部位:胸部正中,兩乳頭連線水平,;頻率為 100~ 120 次 /min,;按壓深度為5~6cm。
復蘇過程中應注意評估溺水者的面色,、大動脈搏動,、神志、瞳孔大小和自主呼吸有無恢復,。
如果溺水者無意識,,有脈搏,通常在幾次用力人工呼吸后自主呼吸恢復,。
如果溺水者對刺激有反應,,即存在意識,應密切關注病情變化,,等待專業(yè)救援人員到達,;

終止心肺復蘇的條件:
▲搶救成功
▲專業(yè)救援人員到達現(xiàn)場,接替急救工作
▲現(xiàn)場緩解危險,,需要轉移
需注意:許多溺水者在氣道吸入水之前會吞進水,,導致 60%~80% 的溺水者在恢復或復蘇過程中出現(xiàn)嘔吐,而誤吸胃內容物后可加重肺損傷 ,,故復蘇時需要注意及時清理嘔吐物,。
注意保暖
如果溺水者有意識,可盡快脫去其衣服,,用干毛毯或棉被包裹保暖,;如果無意識,則立即進行早期復蘇 ,,待有條件再行保溫處理,。
預防措施
在全世界突發(fā)死亡事件中,溺水是第三大可預防的致傷亡因素,;相較于搶救和治療溺水患者,,預防溺水意外的發(fā)生更為重要。
溺水的預防措施包括:
▲ 安全意識科普宣教
多種形式強化防溺水知識的科普宣傳,,增強父母對幼兒的監(jiān)護意識,,提高學齡兒童避險防災、自救自護的能力,。特別是節(jié)假日,,家校合作提前做好兒童的安全教育工作。
▲ 危險水域的隱患排查整治
相關部門對水塘、水庫,、洼地和河道等危險水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,,限期整治,跟蹤管理,。在溺水事故發(fā)生的水域設置安全警示牌,、劃分安全隔離帶、安裝防護欄,。存在溺水風險的公共場所配備救生用具,,如救生圈、救生衣和繩索等,。
▲ 救援人員的應急響應
完善溺水事故應急處置預案,,分工明確,責任到人,。救援人員定期進行水上救援技能和 CPR 培訓,,并進行實戰(zhàn)演練。
